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科教部负责人李镒冲 :如热爱,不妨“一条路走到底”

  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袁静娴

  在一家“有梦想”的医院里,除了有优秀的医务工作者,还有埋头专注临床研究的科技工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科教部负责人李镒冲博士正是其中一员。

  从高校到医院,李镒冲认为,科研的“主战场”虽然变了,但共同目标都是为了人类生命的长度和深度而努力。作为一名“80后”科学家,他坚定不移地热爱自己的科研工作,《BMJ》《JAMA Cardiology》等著名医学期刊常见他的学术研究成果。“如果真的热爱科研,不如试试‘一条路走到底’”。近日,接受读创/深圳商报记者专访时,李镒冲表示。

6.png

  在医院搞研究的科学家

  在加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前,李镒冲曾先后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美国华盛顿大学、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等机构,从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和流行学研究等工作。2016年,李镒冲加入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从事临床研究与相关教学工作。

  2018年11月,深圳市政府与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合作共建阜外深圳医院。阜外深圳医院作为驻扎在深圳的“国家队”,被赋予了重要使命——对标国内外最好最优的医院,建成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这意味着不仅医疗服务,学科建设、科研发展也要齐头并进,发挥专科辐射作用。

  2018年,在深圳市“三名工程”等政策的支持下,李镒冲正式加入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从事心血管病临床研究、流行病学和社区防治相关研究,以及科研教学管理工作。“深圳的创新包容氛围、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新的体制机制等,都给予了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更多发挥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李镒冲表示。

  推动深圳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发展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面临的最重要的健康问题之一。《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当前我国心血管病人数达到3.3亿,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代谢危险因素持续流行的双重压力,心血管病负担仍将持续增加。

  器械类已日渐成为治疗心血管病的重要手段,心血管器械面临着需求大、进口依赖性高等问题。阜外医院深圳医院作为为2000多万深圳人提供高质量的心血管疾病医疗服务的“国家队”,也自觉承担起了心血管器械在临床试验方面的部分工作,由李镒冲担任阜外医院深圳医院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副主任,在临床研究等方面发力,加快新医疗器械的国产化运用。“临床研究是支持药械研发和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如果能‘拥抱’深圳科技创新企业,持续推出新的技术或产品,无疑有助于我国心血管疾病诊疗能力的提升,摆脱进口依赖,降低医疗费用,提升患者幸福感”。

  今年1月,《英国医学杂志》(BMJ)刊登了一项来自中国科学家的研究,探讨了2004-2018年,中国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和控制情况。李镒冲为最后通讯作者,这是他来到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后的科研成果代表作之一。这项研究使用的数据来源于2004至2018年,参与了六轮调查的746020名受访者。

  “时间长、数据多,这也是临床研究与其他的应用研究的区别之一。”李镒冲表示,临床研究是直接面向人的研究,更接近真实场景,需要有大量的患者数据作为支撑,在医院这个“一线战场”做研究,科研人员可以更直接、更及时地感受到患者和数据的变化,“这和在高校做研究是两种概念,完全不同的感觉”。

  李镒冲在阜外医院深圳医院组建了一支来自海内外著名高校的优秀青年科研队伍,承担心血管病临床研究、流行病学和社区防治相关研究;同时还组建了一支朝气蓬勃的科技管理队伍,着力推进我市心血管领域创新医疗器械的应用转化。

  目前,李镒冲已在国内外医学期刊发表署名论著19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BMJ、JAMA Cardiology、BMC Medicine、Lancet Regional Health、Addiction、WHO Bulletin等知名刊物发表论著40余篇。2022年,李镒冲先后上榜“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和“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为人类生命的长度和深度努力

  怎样算“最美科技工作者”?“肯定不是指的外形,我们大部分人每天都泡在实验室里和样本、数据打交道,打扮的时间都没有,别人常常笑话我们搞科研的头发都没几根”。李镒冲笑道,在他看来,科研并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研究过程充满艰辛,解决一个科学问题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加班熬夜是常态。

  “但当你成功解决一个医学问题,或得到了一个有创造性、颠覆性的科学发现时,这种成功给予的反馈是巨大的、长久的,是在为人类生命的长度和深度做努力,远远超过吃一顿大餐所带来的满足感。”

  因此,在李镒冲看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往往需要坚毅不拔的性格,有直面失败的勇气,遇到挫折不会轻言放弃,同时,还要有信心,肯定自己研究项目的科研价值。“就像我们去年投稿给《英国医学杂志》时,最初是被拒稿的,有个别专家对研究的意义持不同意见,但我们坚信自己研究的价值,通过申诉和多轮的同行评议,最终得到认可”。

  李镒冲表示,科研对于天才来说,或许是一个很有趣的事情,不管做什么事都能很快成功。“但全世界没几个天才,大部分是接受过多年教育、靠自己努力一步步实现梦想的普通人。如果你真的热爱科研,觉得自己有能力也有动力坚持下去,不妨试试‘一条路走到底’”。李镒冲说。

  【新媒体文案】

  在医院里专注做临床研究是什么体验?李镒冲说:“临床研究直面患者,是在为延长人类生命的长度、拓宽人类生命的深度做努力。一家有“梦想”的医院不仅要保障优质的医疗服务,更要在学科建设、科研发展上发挥引领辐射作用”。在他看来,“最美”科技工作者不是美在外表,而是美在坚毅不拔的性格、对目标的执着追求。“做一个因为热爱、坚持在科研上“一条路”走到底的‘普通人’也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