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科普课堂》:2023A2科技助力神舟十五号安全返航

  生活多姿多彩 科普无处不在

  《科普课堂》:科技助力神舟十五号安全返航

  画外音(女主播):6月4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大姐:神舟十五号都返回了,时间过得真快啊!

  大卫:是啊,我现在都还记得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场景,杨利伟作为中国首飞太空第一人,可是我小时候的偶像呢,转眼就过去这么多年了

  小美:当年杨利伟叔叔出舱后朝大家招手的画面是我非常深刻的记忆!现在又看到费俊龙、邓清明、张陆3名航天员,感觉还是非常激动兴奋!

  老刘:原来都过去这么多年了,那现在对比那时候的科技,应该更加厉害了吧

  大卫:那当然,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整个返回过程可以实现高精度自主导航,因为返回再入GNC技术作了全面升级,采用的是叫做“自适应预测制导方法”的第二代返回再入技术,它的最差返回精度,要比第一代最好的都好。

  小美:我看新闻里的画面,返回舱着陆的时候上方有个巨大的降落伞

  大卫:那可是航天员的“生命之伞”,也是国内最大的航天器降落伞,伞衣面积有1200平方米,如果在地面铺展开来大约可覆盖三个标准篮球场哦,其实从神舟一号到如今的神舟十五号,降落伞一直都在,并且实现了持续创新优化,尤其是神舟十二号到十五号这一批飞船任务中,回收着陆分系统批次产品研制涉及5大类共12项技术状态更改。

  老刘:降落伞是会在空中飘荡的,那地面上的人们要怎么快速找到返回舱和航天员啊?

  高主任:返回舱里是有天线网络的,在飞船着陆后,通过开关选择接通朝向地面上方的天线,地面搜救人员就可以通过天线网络来找到返回舱。

  大卫:没错,在过去,返回舱着陆后搜索回收任务区域范围广,救援难度比较大,但是现在的回收区北斗态势系统在不断迭代升级,它能通过北斗导航卫星对直升机、车辆等搜救载体实时定位,并且利用短报文功能实时将位置信息发送给指挥中心,这样现场指挥人员就可以实时掌控搜救载体的位置和运动态势,及时指挥搜救力量向返回舱落点移动,这样就比之前找到返回舱效率高了非常多啦。

  小美:通过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几代人的努力,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据说2030年前就能实现咱们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呢。说不定以后我们也能上太空到月球去旅游。

  大卫:哈哈,行,咱们一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