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多姿多彩 科普无处不在
《科普课堂》:科学探索——人脑细胞驱动计算机
正宇:小美,这么认真在看啥呢?
小美:最近我发现有个同事写材料用上了Chat GPT,这人工智能简直太强大了。效果好、效率高,感觉都有职业危机了,现在出了中文版,我正在研究呢!
正宇:确实很厉害,它的应用场景可多得去了,对了,前面有一个未来科学展览会,有没有兴趣去参观,更深入地了解一下人工智能?
小美:好啊,那走吧
科学家:你们好,我是一名研究人工智能的科学家,这是我们最新研发的AI小助手。
AI小助手:大家好,我是AI小助手,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各种问题。
小美:AI小助手,可以介绍一下Chat GPT吗?
AI小助手:当然可以,ChatGPT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可用数据训练的文本生成深度学习模型,目前已经更新到了GPT-4。能够生成语法规范、逻辑严密的文本,也能进行绘画创作,甚至能完成人类的一些颇具难度的考试。
小美:这也太酷了!
科学家:其实当前的AI还处于弱人工智能的阶段,有科学家提出了类器官智能(OI)的概念,打算研发人脑细胞驱动的计算机。
正宇:类器官是什么?AI小助手
AI小助手:您好,类器官是指通过3D体外细胞培养系统,培养出一种与体内器官或组织来源高度相似的器官模型,OI就是运用类似的技术,在体外培养出大脑的细胞组织,将其作为生物计算机的核心硬件——CPU和显卡,再通过微电极阵列等方式与外部电子设备连接,进行训练和计算。
小美:那OI智能比现在的人工智能强在什么地方呢?
科学家:类器官智能是基于生物硬件的,最大的进步之一就是降低了功耗。另外,由于OI具有人脑的组织结构,它还具有极强的深度学习能力,可以实现“少样本学习”,对于复杂问题的处理能力也远超传统AI。
正宇:可以像人脑一样处理信息,那也太强了!
科学家:是的,它如同人脑,在对一件事情进行学习后,可以将所获得的经验、策略、方法等应用于其它事情。比如我们通过学习围棋而培养出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论,也可以用在篮球、足球等其他项目上,而AI如果要新学习一种技能,则必须从零开始。
正宇:要是真实现了,那可就真和科幻电影一样了。
科学家:OI是一项跨时代的前瞻性技术,想要真正实现,或许还有数十年的路要走。一些科学家还提出了其伦理问题,例如如何保障隐私权益、遵循道德规范、尊重人性价值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也需要过程和时间。
小美:我们的科技发展这么迅速,相信这些问题一定能迎刃而解,很期待OI变为现实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