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科普课堂》202139个人信息保护法

  生活多姿多彩 科普无处不在

  《科普课堂》:个人信息保护法

  背景音:(根据剧情内容配乐)

  大卫:小美,快递盒子不要,我给你扔了哈?

  小美: 等会,快递单上写着我个人的私人信息,得涂黑它,不然被坏人拿去就惨了!

  大卫:个人信息?是指你的姓名、电话号码、地址吗?

  小美:是啊!还有出生日期、身份证号、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等,都是个人隐私信息!!

  陈总:不错哦,很有保护意识嘛!除了个人信息,个人的金融信息也得保护好!比如:财产信息、账户信息、信用信息、金融交易信息及衍生信息,以及金融机构在与个人建立业务关系过程中获取、保存的其他个人信息!

  小美:哦,那我们日常接触最多金融机构就是银行了吧?如果个人信息被侵犯,有没什么法律法规来保障呢?

  陈总:当然有啊,《商业银行法》规定:办理个人储蓄存款业务,应当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存款人保密的原则。对个人储蓄存款,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查询、冻结、扣划。《刑法》第253条规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小美:还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

  陈总:《网络安全法》还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上述信息,也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与用户的约定,处理其保存的个人信息。否则都会触犯法律。

  大卫:有这些法律法规,那就放心了,还怕啥?

  小美:法律法规是出了事后才能用到,要想个人信息不被侵犯,日常生活中自己也得做好保护啊!

  陈总:说得没错,平时要妥善保管银行卡、身份证、电子银行认证介质等,拒绝出租、出借或买卖行为;不向他人随意透露银行卡号、账户密码、有效期、安全码、身份证号、短信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下载安装App或在第三方办理业务时,留意相关授权权限,仔细阅读相关协议和合同条款,审慎填写个人信息,避免重要信息被过度搜集或非法使用;不要随意丢弃业务单据、ATM凭条、信用卡对账单和刷卡单据等交易凭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时注明用途,以防被人挪作他用。

  大卫:嗯!这确实是要小心!

  小美:给你上了一课,得请客啊!   

  大卫:没问题!想喝秋天里的第几杯奶茶尽管说!

  (结尾:根据剧情内容配乐)以上内容由深圳市建设银行提供

  (片尾):《科普课堂》由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和广东广播电视台南粤之声联合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