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多姿多彩 科普无处不在
《科普课堂》: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三伏天!
背景音:(根据剧情内容配乐)
知了虫鸣声……
老刘:大卫啊,走这么急,是要去干嘛啊?
大卫:没看见我已经热的浑身湿透了吗?赶紧回家开空调凉快凉快啊,不然会被热死啦!
王姐:是啊,都已经三伏天了,一年中最热的日子,能不热吗?
大卫:到底什么是三伏天啊?
高主任:我国古代流行“干支历”,用10个天干和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名称来记年、月、日、时,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就是“ 甲、
《深圳科普课堂》202216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三伏天!
生活多姿多彩 科普无处不在
《科普课堂》: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三伏天!
背景音:(根据剧情内容配乐)
知了虫鸣声……
老刘:大卫啊,走这么急,是要去干嘛啊?
大卫:没看见我已经热的浑身湿透了吗?赶紧回家开空调凉快凉快啊,不然会被热死啦!
王姐:是啊,都已经三伏天了,一年中最热的日子,能不热吗?
大卫:到底什么是三伏天啊?
高主任:我国古代流行“干支历”,用10个天干和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名称来记年、月、日、时,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就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根据传统历法规定,从夏至日起,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为末伏,这就是“三伏天”的来历。
老刘:据说今年的“三伏天”超长哦,7月16日初伏,7月26日中伏,8月15日末伏,8月24日出伏,整整40天啊!
王姐:一般来说一伏是10天,但每年入伏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这需要查历书计算,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今年庚日出现早,中伏有20天,所以整个三伏是40天!
大卫:啥,这样的高温天气要过40天!怎么过啊?这三伏天为什么这么热啊?
高主任:三伏天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热量多,散发少,地表层的热量就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在加上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副高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王姐:所以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之说;
大卫:得了,不说了,我得赶紧回家开空调避暑!不然真的会被热晕了!
高主任:三伏天是要注意防暑降温,但忌受热后“快速冷却”。像你这样外出或劳动后归家,立即开空调或洗冷水澡,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王姐:是啊,从炎热的室外进入室内,至少等10分钟后再开空调。可以在室外的阴凉处待几分钟之后再进入室内,给身体适应室内低温环境一个缓冲的时间。
大卫:嗯呢!知道了!
(结尾:根据剧情内容配乐)
(片尾):本栏目由深圳市科协独家呈现
、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根据传统历法规定,从夏至日起,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为末伏,这就是“三伏天”的来历。
老刘:据说今年的“三伏天”超长哦,7月16日初伏,7月26日中伏,8月15日末伏,8月24日出伏,整整40天啊!
王姐:一般来说一伏是10天,但每年入伏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这需要查历书计算,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今年庚日出现早,中伏有20天,所以整个三伏是40天!
大卫:啥,这样的高温天气要过40天!怎么过啊?这三伏天为什么这么热啊?
高主任:三伏天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热量多,散发少,地表层的热量就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在加上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副高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王姐:所以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之说;
大卫:得了,不说了,我得赶紧回家开空调避暑!不然真的会被热晕了!
高主任:三伏天是要注意防暑降温,但忌受热后“快速冷却”。像你这样外出或劳动后归家,立即开空调或洗冷水澡,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王姐:是啊,从炎热的室外进入室内,至少等10分钟后再开空调。可以在室外的阴凉处待几分钟之后再进入室内,给身体适应室内低温环境一个缓冲的时间。
大卫:嗯呢!知道了!
(结尾:根据剧情内容配乐)
(片尾):本栏目由深圳市科协独家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