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科普课堂》:202238惊艳世界的曾侯乙编钟

  生活多姿多彩 科普无处不在

  《科普课堂》:惊艳世界的曾侯乙编钟

  地点:博物馆

  博物馆解说员:

  欢迎大家来到湖北省博物馆,现在您所看到的是国家一级文物战国曾侯乙编钟,它是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我们湖北省博物馆,是我们的“镇馆之宝”。

  晶晶:(认博物馆的简介)曾~侯~乙,爸爸,他是谁呀?这么厉害

  周医生:曾侯乙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的国君,但是他并没有什么史料记载,1978年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一个大型墓葬,里面反复铭刻着曾侯乙这个名字,经过四十多年的研究,才确定了他的身份呢

  解说:曾侯乙是战国曾国国君,他的出生年份大约是在公元前475年左右,也就是战国初期。不过史书中并没有记载曾侯乙此人,有人认为曾国就是随国,而曾国也会周天子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

  晶晶:如果曾侯乙是国君,那么这里的东西就是他的他的陪葬品吧

  周医生:晶晶真聪明,在曾侯乙的墓里挖掘出来了非常多的青铜器,尤其是曾侯乙编钟堪称中国第八大奇迹。

  解说:曾侯乙墓坑长21 米,宽16.5 米,深13 米。出土随葬品达1万余件,有青铜礼器、乐器、车马器、兵器和金器、玉器、木器、漆器、竹简等。单乐器即有钟、磬、鼓、瑟、琴、笙、排箫8 种。

  周医生:平时我们在书里看到它的时候,都以为不大、没想到都有篮球场那么大,太震撼了。

  晶晶:真的好壮观啊。无法想象2000年前,什么人在用它来演奏音乐,又有谁在听。

  解说员:曾侯乙编钟是考古所见最大、最重、音乐性能最完好的打击类乐器。全套编钟重5吨,共65件钟,十二律齐备,每件合瓦形钟均能演奏呈3度音阶的2个音。编钟上的铭文记录了一部金光闪烁的乐律经典。

  周医生: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

  晶晶: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乐器,而且还能保存到现在。这就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解说:没错,曾侯乙编钟的出土,证明中国历史上已成功解决了一钟双音在物理学、音乐学、铸造学上的一系列难题。它即是世界上已知最早具有十二个半音的乐器,也是世界上使用金属最多的乐器。它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

  周医生是啊,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看着它,仿佛就好像身临其境回到那个时候一样。(配很短一两节古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