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科普课堂》:202249月球新发现—中国嫦娥石

  生活多姿多彩 科普无处不在

  《科普课堂》:月球新发现—中国嫦娥石

  小美:嫦娥石,这个名字也太浪漫了

  大卫:你说的是科学家在月球上发现了新矿物吗

  小美:对呀,这个名字一听就是咱们中国的

  正宇:没错,真聪明,这就是我们发现的,虽然“嫦娥石”所属的磷酸盐矿物在地球上很常见,但和“嫦娥石”化学成分一致的,地球岩石中至今还未发现。这也证明了“嫦娥石”形成的环境和条件不同于地球。通过对“嫦娥石”形成条件的研究,可以倒推月球演化过程,对认识月球起源与演化意义重大。

  大卫:这种矿物是人类在月球上发现的第六种新矿物,此次发现,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发现新矿物的国家,这也是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取得的又一重大科学成果。

  小美:哇,原来它这么厉害啊

  正宇:对呀,研究过程也是非常麻烦的,核地研院申领50毫克月壤样品,但按相关要求,研究过程对月壤的消耗量不能超过20毫克。这意味着,我们能用于研究的月壤大约只有5颗芝麻粒儿那么多。

  大卫:科研人员需要长时间对着显微镜,使用针头小于0.5微米的纳米取样针,将月壤按分组规则一颗一颗转移到定制的铜坩埚中。由于申请到的月壤颗粒按密度保守计算,每1毫克样品中不少于1万个颗粒,因此转移过程需重复上万次。

  小美:果然每一项重大科研成果的背后都是一群人的辛勤努力

  正宇:当然了,嫦娥石的发现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在月球发现新矿物,体现了中国的现代科技和工程水平,是中国科学家为月球探测研究作出的新贡献

  大卫:嫦娥石”是继“广寒官”“织女”“河鼓”等35个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后,月球科学探索领域又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并被国际社会认可的月球相关名称,再次展示了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融合的中国式浪漫。

  小美:那这个嫦娥石具体有什么用呀

  正宇:发现它,研究它,利用它,一直是人类征服自然、利用自然的三部曲。通过研究嫦娥石的构成、成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从而验证其是否能够人工合成。并研究嫦娥石可能的利用价值,在能源、材料科学方面都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

  大卫:虽然“嫦娥石”在各个领域都可以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我想着只是月球表面的物质,如果深挖一定还会有更好的矿物,我对我国科学家有信心,未来在月球建设研究基地一定会发现更有价值的的矿物,中国加油,科学家们加油。

  小美、正宇:对!中国加油!科学家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