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深圳报业集团承办的《深圳科普课堂》系列视频在全网正式上线并受到广泛关注。八期《深圳科普课堂》旨在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视频,向公众传递科学知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据统计,该系列视频自上线以来,总浏览量已超过50万人次,成为本年度开春科普领域的一大靓丽风景线。
《深圳科普课堂》系列视频是深圳市科协为贯彻落实《深圳经济特区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而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系列视频共包含8期内容,具有多个亮点。
一是主讲专家阵容强大、科普内容科学严谨,把科学知识讲得深入浅出,让观众易于理解。主讲专家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流动力学家夏克青,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国际量子研究所所长俞大鹏两名院士领衔,并邀请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讲席教授刘青松,深圳市机器人协会专职秘书长谭维佳,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杨琼,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副研究员肖华,深圳气象高级工程师夏昕,深圳实验学校高中园数字生命实验室负责人周穆瑶等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及科技工作者们一同开讲。
二是主题鲜明、科普知识覆盖面广。《如果重置地球,人类文明还能产生吗?》《生态优化——AI科技守护湿地精灵》《流动的力——无处不在的流体力学》《海洋微藻:揭秘海底的“微型宝藏”》《基因密码——人工智能加速“个性化”葡萄育种》《解密风云——气象密码的科技解读》《未来已来:具身智能正在改变你的世界》《量子革命!解锁宇宙“超级大脑”》……该系列视频科普方向包含地球学、生态环境、物理学、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每期视频都围绕一个特定的科普主题展开,知识递进、学科衔接自然。从地球整体的科学探索,到生态细节的深入剖析,再到前沿技术应用的广泛介绍,这一系列视频不仅符合公众的认知逻辑,也展现了科学的广阔视野和深远影响。
三是多渠道同步上线,传播广泛。每期视频有长短两个版本,分别为25分钟左右、1分钟左右,在深圳报业集团多个视频号:大湾区故事、大湾区新闻,以及深圳商报视频号、官方微博、读创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全线推出,为观众提供了便捷的学习机会,真正实现了科普资源的广泛覆盖和高效传播,让更多人能够随时随地获取科学知识。
四是剪辑精良,观赏性强。该系列视频配合实验实拍画面、图文注释讲解、动态切换特效等呈现方式,打造恢宏大气、活泼亲切,语言生动明了的视频风格,力求向公众展现一系列具备科学性、可读性、趣味性、实用性、思考性的科普作品。
《深圳科普课堂》系列视频不仅丰富了公众的科普知识,也为推动全域科普发展、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出了积极贡献。未来,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继续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使崇尚科学、追求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